生成式AI浪潮即将席卷东盟,边缘计算成企业破局关键——最新研究深度解析
据调研,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正以革命性力量重塑东盟及亚太企业的运营模式。当前,91%的东盟企业预判未来18个月内将遭遇GenAI带来的显著冲击,其中16%已将相关应用投入生产环境,84%正处于测试或试点阶段。
研究指出,企业普遍依赖云基础设施支撑AI运行,96%采用公有云IaaS架构。与此同时,边缘计算投入持续攀升,成为支撑远程业务和数据管理的核心支柱。传统单一中心化云架构已难以满足规模化部署、实时性响应及合规要求,企业需同步部署边缘服务以实现AI真正落地。
市场预测显示,到2028年,公有云边缘服务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17%,市场规模逼近290亿美元。更值得关注的是,2027年前80%的首席投资官(CIO)将依托云服务商的边缘能力,以满足AI推理在性能与合规上的双重需求——这一趋势被称为“边缘演进”。
然而,随着GenAI从实验走向规模化部署,企业基础设施短板逐渐暴露。亚太地区31%企业已上线GenAI应用,64%处于测试阶段,但49%面临多云环境管理难题,50%的大型企业担忧跨境合规差异,24%将云成本攀升视为最大压力源。传统“中心—辐射”云模式因延迟过高,难以支撑实时AI应用需求。
并强调,AI效能本质取决于基础设施能力。分布式、边缘优先的架构正成为亚太企业主流选择,边缘战略已从概念验证迈向实质执行阶段。
区域差异方面,中国凭借公有云与边缘计算的双重驱动实现快速扩张,37%企业已上线GenAI,61%处于测试阶段;日本虽数字化基础存在差距,但84%企业认为GenAI将在18个月内引发颠覆性变革,98%计划通过公有云IaaS运行AI负载;印度则在二三线城市加大边缘投资,91%企业依赖公有云IaaS,但成本压力与技能短缺促使企业寻求更经济的基础设施方案。
为保持竞争力,企业需推进云与边缘基础设施现代化,根据工作负载特性灵活部署,并通过零信任框架与持续合规机制保障数据安全。尤为关键的是,AI基础设施建设需确保跨系统、跨服务的兼容性,避免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商,构建开放、弹性的技术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