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亿信息咨询发布的量子精密测量报告指出,量子精密测量作为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颠覆性技术,通过主动操控量子态实现纳米级测量精度,较传统方法提升两个数量级以上。该技术体系以量子相干、纠缠和压缩态为核心,融合原子物理、物理光学、电子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已形成完整的技术框架。典型案例显示,原子重力仪可实现传统重力仪103倍的测量灵敏度提升,量子陀螺仪精度更是达到传统机电陀螺仪的106倍水平。
在商业化应用层面,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已在能源探测、脑成像等领域实现突破,未来将加速渗透国防安全、精准医疗、航空航天等高价值领域。据聚亿咨询预测,到2035年全球量子精密测量产业规模将突破44.97亿美元,其中下游应用市场规模可达17.99亿美元,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从细分领域发展格局看,量子时频技术凭借其在5G通信和AI时代的关键作用占据主导地位。在5G规模化部署和AI技术迭代推动下,智能终端设备对纳秒级时间同步需求激增,叠加军事信息化建设的刚性需求,量子时频市场持续扩容。2024年该领域市场规模达6.4亿美元,占比38.55%。旋转测量、电场测量等细分领域虽规模较小,但在特定工业和科研场景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量子重力测量在矿产勘探、石油探测及地下结构探测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价值。聚亿咨询数据显示,2025年量子重力测量市场规模已达8.2亿美元,预计2035年将突破10.9亿美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17.21%。这种增长潜力源于其在地质勘探中的独特优势——国盾量子研发的冷原子重力仪已实现微伽级(10⁻⁸g)重力加速度测量,支持连续组网观测,可精准捕捉地下地质结构的细微变化,成功打破欧美技术垄断。
在全球竞争格局方面,2023年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共完成17次融资,总额2.38亿美元。美国企业融资金额居首,中国以9家融资企业数量领先但总金额存在差距,反映国内在投资规模和布局水平上仍有提升空间。不过随着国家政策持续加码,国产替代进程明显提速。聚亿咨询观察到,中国在量子重力仪等领域已达国际一流水准,国盾量子量子测量业务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56.51万元,同比增长13.75%,印证了技术突破带来的商业价值转化。
从技术演进趋势看,量子精密测量正朝着更高精度、更广应用场景方向发展。聚亿信息咨询特别指出,国防安全领域对量子陀螺仪的需求持续增长,其抗干扰能力和测量精度远超传统机电陀螺仪;在精准医疗领域,量子磁场测量技术已用于脑神经活动监测,为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提供新工具。
在政策驱动层面,中国已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应用"的完整支持体系。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将量子信息列为重点突破领域,多地政府出台专项政策支持量子精密测量产业发展。聚亿咨询认为,随着技术成熟度提升和产业生态完善,中国有望在量子重力测量、量子时频等细分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未来十年内或将成为全球量子精密测量产业的重要一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