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上午10:30左右,据记者在广州实测滴滴出行App后发现,目前滴滴出行包括网约车和共享单车等业务已经恢复正常,而此次全面的功能瘫痪持续了接近12小时,也是近年来滴滴出行瘫痪时间最长的一次故障。根据系统故障情况判断,有业内相关人士指出故障原因很大可能是来自滴滴自身的机房网络问题。

加强网络安全保护健全国家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标准,加强重要领域数据资源、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体系,提升安全防护和维护政治安全能力。
加强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审查。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跨领域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提升网络安全威胁发现、监测预警、应急指挥、攻击溯源能力。加强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发,加快人工智能安全技术创新,提升网络安全产业综合竞争力。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内网络安全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国内提供网络安全产品的企业数量众多,模式尚不统一,市场竞争激烈,网络安全行业集中度较低。
尽管行业格局相对分散,但行业集中度保持提升的态势。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升级,针对用户日趋复杂的网络环境和实际需求,网络安全技术正朝着更复杂化、多元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且技术迭代时间愈发缩短,对网络安全企业的产品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安全主要市场的份额开始向具有一定技术实力和品牌知名度的厂商汇聚,市场集中度正逐步提高。
伴随着网络空间安全形势的复杂化,网络武器、网络间谍、网络水军、网络犯罪、网络政治动员等新威胁相继产生,网络空间所面临安全问题的范围由传统领域拓展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防等诸多领域,并呈现综合性和全球性的新特点。
同时,网络安全主管部门不断加大安全检查与实网攻防演练的力度,使得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及全社会对网络安全的重视与投入快速提升,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业需要能够保障IT基础设施、应用与数据、业务与管理的综合性安全防护体系,以及具备全国性的服务支持与应急响应能力,所以具有丰富产品线和规模化服务能力的综合性安全厂商竞争力将日益增强。
中游市场的主体包括网络安全硬件提供商、网络安全软件提供商、网络安全服务商以及安全系统集成服务商。网络安全软硬件提供商主要负责研发、生产、提供配套的终端硬件、软件产品,包括智能卡、令牌、防火墙、公钥基础设施等;网络安全服务商主要负责提供咨询、系统实施、系统运营以及网络安全培训服务;安全系统集成服务商主要负责软硬件产品与安全服务的整合,为用户提供匹配产品的系统运行环境。网络安全软硬产品提供商与网络安全服务商一方面直接将产品或服务通过直销或分销模式销售给终端用户,另一方面将产品直销给安全系统集成商。
政策环境和产业生态持续优化,表现在:一是网络安全领域重要制度建设明显加快。2019年5月以来,《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等重要制度相继完成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进入修改完善阶段。二是重要行业和新兴领域安全要求细化明确。
电力、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重要行业领域网络安全顶层设计密集出台。三是区域性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政策集中释放,相关领域政策助推网络安全能力建设和产业发展。
产业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完善。多地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北京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天津滨海信息安全产业园一期工程即将竣工,湖北武汉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取得阶段性建设进展。此外,网络安全投资融资活动持续活跃,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网络安全国际合作持续深化。
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国发〔2021〕29号)《规划》部署了八项重点任务,在数字经济安全体系方面,提出了三个方向的要求,一是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二是提升数据安全保障水平、三是切实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并系统阐述了网络安全对于数字经济的独特作用及重要性。
面对技术的高速迭代和新问题的层出不穷,网络与信息安全不再仅仅扮演业务支持角色,而成为企业和公共服务安全运营的核心保障。
而实战型人才储备不足、专业人才流失、人才成长和培养落后于技术和社会变革速度是很现实的问题,因此人才建设成为网络安全产业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
长期以来,网络安全人才供不应求。目前,我国网络安全专业人才缺口预估在50万以上,而每年网络安全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规模仅2万余人。
网络安全领域的招聘需求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中,尽管受到疫情冲击,薪资水平仍然相对稳定。2022年一季度,网络安全领域平均招聘薪资为18464元/月,与2021年基本持平。
目前,我国信息安全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受益于各领域信息安全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及各部门的长期政策支持,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维持了高速增长态势。
根据IDC国际数据公司的预测数据,2026年中国网络安全IT支出规模将达到318.6亿美元,全球占比约为11.1%,五年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21.2%,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信息安全芯片就是可信任平台模块,是一个可独立进行密钥生成、加解密的装置,内部拥有独立的处理器和存储单元,可存储密钥和特征数据,为电脑提供加密和安全认证服务。
近年来,随着国内信息安全产业政策的不断落地,国内信息安全芯片产业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信息安全芯片市场销售规模达108.5亿美元,同比上年增长8.81%。目前国内信息安全芯片领域龙头企业包括国芯科技、紫光国微、国民技术、中电华大科技等。
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5G等新兴技术的兴起,网络信息安全边界不断弱化,安全防护内容不断增加,对数据安全、信息安全提出了巨大挑战,也为网络信息安全市场打开了新的增量空间。
再加上经济全球化,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越来越被重视,网络安全市场规模保持增长态势。2022年市场规模约为985亿元,同比增长19.1%,预计未来三年将保持20%的增速。
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网络安全的支撑,网络安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保障。近年来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得到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一代技术蓬勃发展,不断推动着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变革,带来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机遇。
同时,万物互通互联时代的到来也带来了网络安全新问题,给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预计2028年网络安全市场规模将达3105.33亿元,同比增长17.12%。
长期以来,网络安全人才供不应求。目前,我国网络安全专业人才缺口预估在50万以上,而每年网络安全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规模仅2万余人。

网络安全领域的招聘需求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中,尽管受到疫情冲击,薪资水平仍然相对稳定。2022年一季度,网络安全领域平均招聘薪资为18464元/月,与2021年基本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安全领域的求职者平均期望薪资较市场价格低17%左右,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网络安全领域人才供给的“断层现象”。具有敏锐的安全意识和实战攻防经验,能够分析和解决复杂安全问题和高级别安全威胁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严重紧缺,掌握基础网络安全运营和维护技能的从业者有一定基数,但实战能力和技术深度上无法满足企业现阶段的需求。
中国网络安全市场终端行业用户的结构相对稳定,根据国际数据公司的预测数据,在2022-2026的五年预测期内,政府、金融和电信行业的网络安全总占比最大。预计到2026年,三者合计网络安全支出规模将超192.2亿美元,占比超中国网络安全总支出的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