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的席卷下,消费级 3D 扫描仪作为能够以相对亲民成本实现物体三维形态快速捕捉与建模的设备,正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广泛应用于个人用户、中小企业及非专业场景。其操作简便,无需深厚三维建模知识,主要服务于日常创意设计、逆向工程启蒙、教育普及以及家庭娱乐等领域。尽管在精度与功能方面逊色于工业级设备,但已完全能满足非专业场景的扫描需求,在市场中开辟出独特的发展空间。
政策东风劲吹,助力行业扬帆起航
消费级 3D 扫描仪行业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扶持下,迎来蓬勃发展契机。从科技创新层面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突破;到信息消费升级政策刺激市场需求,引导消费者接纳并使用相关产品;再到智能制造与计量发展等领域政策,为行业产业化进程添砖加瓦,全方位营造出良好政策环境。这些政策不仅加速了技术研发速度,还促使行业整体水平提升,增强了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为消费级 3D 扫描仪从萌芽走向繁荣奠定坚实基础。
产业链协同共进,构建行业发展生态
消费级 3D 扫描仪产业链上下游关联紧密,协同发展态势明显。上游零部件及软件供应环节,随着核心部件国产化进程加速,摆脱对进口依赖,有效降低成本并保障供应稳定性。例如,部分光学传感器实现国产化生产,使中游设备制造企业成本降低约 20% - 30% 。中游设备制造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在提升扫描精度、加快扫描速度、增强设备便携性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下游应用领域持续拓展,从传统设计、教育领域延伸至新兴的电商商品 3D 展示、家庭个性化装饰定制等场景。上下游协同合作,推动行业朝着高精度、智能化、便携化与普及化方向大步迈进,市场前景愈发广阔。
全球市场增长强劲,规模与出货量双攀升
市场规模稳健上扬
2024 年,全球消费级 3D 扫描仪市场按 GMV 核算达到 1.06 亿美元,呈现出稳健增长态势。伴随技术迭代节奏加快,如新型扫描算法提升扫描效率与精度,以及应用场景不断拓宽至元宇宙虚拟场景搭建、虚拟试穿等新兴领域,行业增长动力源源不断。据专业机构预测,到 2029 年,市场规模有望攀升至 2.34 亿美元,未来五年年复合增长率达 17.1%,正处于规模化普及的关键时期。
出货量激增,扩张步伐不停
自 2020 年起,全球消费级 3D 扫描仪市场出货量一路高歌猛进,从 2020 年的 3.89 万台增长至 2024 年的 18.57 万台,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47.8%。当下,技术创新使产品性能优化,应用场景拓展创造更多需求,预计到 2029 年出货量将飙升至 76.48 万台,后续五年年复合增长率有望保持在 32.7%,强劲的扩张势头彰显出行业巨大发展潜力。
竞争格局多元,头部与新兴企业各展身手
多极竞争格局形成
全球消费级 3D 扫描仪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多极化。先临三维、创想三维等本土头部企业,凭借长期技术积累与对本土市场深入了解,在产品性价比与本土化服务方面优势突出,牢牢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例如,先临三维针对国内教育市场推出高性价比且操作简易的 3D 扫描仪,迅速获得学校青睐。Faro、Artec 等国际品牌则凭借深厚技术底蕴与高端品牌形象,在高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同时,新兴厂商如雨后春笋般崛起,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聚焦便携化、智能化等细分领域,推出特色产品,成功切入市场。
重点企业布局与发展
以创想三维为例,围绕 “一体两翼” 战略,不仅在 3D 打印机领域持续深耕,还大力拓展 3D 扫描仪、激光雕刻机等产品线,并构建创想云一体化 3D 打印平台,打造涵盖设备、配件、耗材以及线上服务的完善 3D 打印生态圈。其 3D 扫描仪产品在家庭用户与小型工作室中颇受欢迎,通过线上平台提供丰富模型资源与技术支持,进一步增强用户粘性。
价格亲民推动普及,市场边界持续拓宽
曾经价格高昂的消费级 3D 扫描仪,因核心器件国产化替代与生产规模效应,价格大幅下降,部分产品已降至千元级别。如积木易搭通过自主研发实现核心器件国产化,旗下消费级 3D 扫描仪价格降幅超 40%。价格亲民极大激发了市场需求,在教育领域,学校能够批量采购用于课堂实践,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提升科技教育质量。在家庭场景中,普通消费者可利用 3D 扫描仪制作个性化玩偶、家居饰品等,实现创意落地。这种产品普及不仅拓展了消费级 3D 扫描仪市场边界,还推动行业从小众走向大众,孕育出更多创新应用与商业模式,为行业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未来,聚亿信息咨询认为消费级 3D 扫描仪行业将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与竞争加剧的驱动下,持续朝着高精度、智能化、便携化方向发展,不断挖掘新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市场渗透率,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