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主播群体已逐渐呈现高学历化、年轻化、职业化趋势,短视频创作者向着年轻群体和中高龄群体两极发展。截至2022年,直播、短视频行业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机会超1亿个,成为青年群体的择业新选择。
自2018年各大短视频平台布局直播带货后,电商直播快速发展,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线下购物受冲击后,电商直播进入爆发期,据网经社,2022年中国直播电商规模已达3.5万亿,17-22年CAGR达182%。后疫情时代,电商直播的爆发式增长为“直播+”模式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直播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而海外直播受制于线上渗透率、移动端发展及消费习惯差异,“直播+”模式仍处于早期阶段,以电商为例,Tiktok于2020年12月才推动首场直播带货。2022年美国直播购物收入仅为有170亿美元,占美国电子商务总销售额的份额约为2.1%。
直播电商市场调研报告目前,随着互联网与直播行业的发展,直播平台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用户涌入这个新的消费风口。直播不仅催生出更多新业态,也拓展出20多种新的就业方向。全国多地也纷纷出台政策助推直播电商产业基地,促进直播经济发展。
5G时代来临,直播经济将得到网速提升、智能终端升级、增强现实(AR)、AI等技术的加持,从而大幅提升用户体验、交易效率以及自身边界。直播行业正在由增量模式向存量时代发展,但直播经济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行业风口并未消失,而是来到了精细化发展的下半场。“+直播”正在为行业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直播经济”是消费热词,作为一种线上新型消费方式,催生了互联网营销师这一新的职业。自2005年直播行业出现至今在中国呈井喷式涌现,各行各业对网络直播的经济需求在不断增长。直播经济主要基于移动终端,通过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以及传统互联网平台等介质参与供应链,凭借视觉化的展现和平民化的交流,突破了物理距离及信息不对称的阻碍,将看似不起眼的零碎上网时间凝聚成巨大的市场空间。直播经济不等同于网红经济,它的含义更加广泛,人人可当主播、万物皆可直播。
在直播电商诞生初期,够吸引眼球、能赢得更多流量就是王道。直播电商如今已发展成为电商行业最具吸引力的商业模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2年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16亿,占网民整体的68.1%。其中,直播电商用户最多,为4.69亿。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直播电商规模将达到21373亿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直播带货模式给消费者带来更直观、生动的购物体验,直播电商也逐渐成为促进销售、拉动消费的新动力。

随着对直播行业监管的日益趋严,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成为主基调,从前期的粗放式野蛮发展阶段逐渐进入规范化有序健康发展模式,更有利于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质量更高的直播内容。今年以来,对直播行业影响较大的监管主要为5月份广电总局、网信办等四部门发布的《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以及6月份广电总局和文旅部联合发布的《网络主播行为规范》。
直播打赏行业进入成熟期,用户和市场规模稳定增长。从用户规模上看,根据CNNIC,22H1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提升至7.16亿人,同比21H1增长12%,增速自20H2以来保持稳定在10%以上,呈现稳健提升态势。从直播打赏市场规模上看,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直播打赏规模将达到2692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4166亿元。

从内容类型来看,泛娱乐直播和游戏直播为平台的两大主要内容垂类,其中泛娱乐直播包括以娱乐直播、演艺、生活、旅游等内容。可以看到,娱乐直播和游戏直播市场规模占比较高(因平台内容重合原因,计算娱乐和游戏直播规模时出现重复计算),且两者规模增速快于整体行业增速水平。
对于直播的变现方式而言,除了付费观看及粉丝打赏的方式外,直播主要通过广告营销的方式进行变现。传统的媒体广告由于受众面宽泛,虽投入不菲的资金,但难以获得比较理想的营销效果。而直播营销的定位则更加精准,且互动性更强。通过主播与用户的近距离接触,更容易获得用户的信任,因此商业变现空间十分巨大。
随着直播经济的兴起,电商直播从风口变为商家销售必备的手段,许多传统行业积极开展线上业务,拥抱“新赛道”。全国很多地方都将电子商务作为成长型重点产业大力扶持,通过平台搭建、建立机制、政策引领等大力发展电商直播业,使其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51亿,同比增长6.7%,占整体网民的70.3%;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12亿,同比增长8.3%,占整体网民的94.8%。从业主体方面,截至2022年,主播账号累计开通超1.5亿个,同比增长7.1%;短视频内容创作者账号(指账号曾有过短视频内容创作发布行为)累计超10亿个。

本报告对我国直播电商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子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国内外直播电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