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减肥药市场竞争分析与前景展望:聚亿信息咨询深度解析

出版日期:2025-09-06
浏览量:210

在全球化背景下,肥胖已成为威胁公共健康的重大问题。根据世界肥胖联盟最新数据,2020年全球超重及肥胖成人达22亿,预计2035年将激增至33亿,年复合增速2.74%,人口占比从42%升至56%。中国的情况尤为严峻:国家卫健委《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及肥胖率已超50%,显著高于世卫组织统计的全球37%平均水平。若不加以干预,2030年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70.5%,儿童群体也将攀升至31.8%。这一趋势不仅加剧了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负担——2023年我国糖尿病患者达2.33亿,每6人中即有1人患病,更直接推动减肥药市场需求持续扩张。

行业定义与发展现状:从治疗到消费的转型
减肥药行业涵盖研发、生产及销售用于体重管理的药物及相关产品,涉及中药配方、西药制剂、处方药、非处方药及保健食品等多领域。其核心目标是通过科学手段解决肥胖问题,同时整合营养学、运动医学等学科,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当前市场呈现三大特征:

需求爆发式增长:运动减肥仍占主导(市场占比超90%),但减肥药需求快速上升,2024年行业规模达4744.5亿元,其中药品占比4%,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突破千亿。
竞争格局多元化:国内外企业同台竞技,碧生源、舒尔佳等本土品牌通过收购扩展产品线,国际巨头如诺和诺德、礼来凭借GLP-1类药物占据高端市场。
政策与技术双驱动:国家药监局优化审批流程,支持创新药上市,同时医保覆盖范围扩大,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市场竞争分析
市场竞争格局:国际巨头与本土创新并存
国际药企加速布局
诺和诺德:其司美格鲁肽2024年在中国销售额达66亿元,2025年通过STEER研究证明心血管获益,将心脏病风险降低57%,巩固市场地位。
礼来:替尔泊肽2025年1月在中国上市,苏州工厂扩产应对需求,其双靶点机制(GIP/GLP-1)成为竞争利器。

本土企业突破重围
信达生物:玛仕度肽作为全球首个GCG/GLP-1双受体激动剂,2025年6月获批上市后快速铺开渠道,电商平台预售覆盖十余省市,月费用1260元,性价比优势显著。
恒瑞医药:HRS9531(GLP-1/GIP双靶点)Ⅲ期临床成功,计划递交上市申请;华东医药布局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及多靶点管线,形成差异化竞争。

市场趋势与挑战
技术迭代加速:多靶点(如GLP-1/GIP/GCG三重激动剂)、口服化(如礼来orforglipron)成为研发主流,2025年全球超16种新药进入市场。
支付与可及性:医保谈判与商保合作(如阿里健康联合众安保险推出“不瘦必赔”服务)降低患者负担,但进口药高价仍制约普及。

产能与供应链:诺和诺德、礼来持续扩产,本土企业如联邦制药通过技术出海(UBT251授权诺和诺德)提升全球竞争力。

行业前景展望:创新驱动下的结构性机遇
政策与技术协同发力
政策支持:肥胖防治纳入国家战略,《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等文件推动临床规范,加速创新药审批。
技术突破:GLP-1类药物向长效化、口服化演进,小分子药物(如orforglipron)及多靶点组合(如CagriSema)提升疗效与依从性。

消费升级与市场扩容
需求分层:从糖尿病患者扩展至健康人群,年轻群体将体重管理纳入生活方式,推动市场从“小众治疗”向“大众消费”转型。
渠道创新:院外市场(电商、药店)占比提升,信达生物等企业通过“医院+零售+线上”全渠道布局抢占先机。

挑战与应对策略
安全性验证:长期使用副作用(如肌肉流失、停药反弹)需更多临床数据支持,企业需加强真实世界研究。
本土化优势:本土企业依托成本控制与快速响应能力,在仿制药(如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及差异化创新中突围。


聚亿信息咨询观点: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期
中国减肥药市场正处于技术革新与消费升级的关键节点。短期看,玛仕度肽、替尔泊肽等新药上市将推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长期看,行业竞争将聚焦于“疗效+安全性+可及性”的平衡,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如“药物+服务”生态)将成为核心驱动力。

另外聚亿信息咨询建议,企业需深化研发投入、构建全渠道网络,并积极参与医保谈判与商保合作,以抓住千亿级市场机遇。消费者则应秉持科学减重理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规药物,实现健康与效果的双重保障。

相关报告

版权提示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 Copyright © 2019-2025 Market Monitor Global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