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锂电设备领域,新能源汽车是最主要的应用场景。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持续提高,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加速扩产,全球动力锂电池市场正迎来新一轮的扩产浪潮。此外,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的快速发展也为锂电设备市场带来了广阔的空间。
根据当前下游电池制造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锂电池企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以及头部电池厂商扩产明显,对设备稳定性、维护简易性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凸显。因此,具备综合能耗低、生产稳定性高、质量一致性优势的锂电设备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流,其市场潜力巨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锂电池市场出货量达到了658GWh,同比增长了101%。其中,动力电池是中国电池市场的主要应用领域,占据了73%的市场份额,远超其他两大终端;储能锂电池出货量为130GWh,占中国锂电池市场的19.8%;而2022年,中国3C电池的增长速度并未达到预期,出货量为48GWh,占据了中国锂电池市场的7.2%份额。
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及消费电子市场的发展,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3C电池市场需求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锂电池行业发展前景良好,锂电池生产企业纷纷制定和实施扩产计划。

2022年中国锂电生产设备市场规模为1,000亿元,同比增长达70.1%。预计到2025年中国锂电生产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1,550亿元。
锂电设备行业发展现状锂离子电池电芯的生产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极片制作、电芯组装和后处理(激活电芯)。在极片制作阶段,涉及到的设备包括搅拌机和涂布机等。在电芯组装阶段,需要使用卷绕机和叠片机等设备。而在后处理阶段,则需要进行分容化成和检测等操作。
目前,锂电设备的市场需求正在快速增长,这与电池厂商大规模扩产的计划密切相关。从市场增长的角度来看,自2016年以来,国内锂电设备市场的空间已经迅速扩大。
由于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高要求,锂离子电池制造设备必须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和高自动化水平,同时还需要具有定制化的特性。因此,设备制造商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和长周期的认证,认证成本较高,这使得锂电池厂商不太可能轻易更换主要的设备供应商。
此外,通过长期的问题反馈和细节优化,设备制造商已经形成了针对下游电池厂商技术路径的设备解决方案。这种与下游锂电龙头共同成长并形成问题反馈机制的过程,也为设备制造商提供了技术壁垒。因此,锂电池设备制造商与下游电池厂商的配套客户具有一定的持续性,锂电设备具有很高的客户粘性。
目前,先导智能、赢合科技、杭可科技和联赢激光等设备企业都已经进行了扩产。材料企业容百科技也通过收购凤谷节能70%的股权,成功进入了锂电装备领域。锂电池产业推动锂电设备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上游新能源汽车、电力储能、通信基站备用电源以及消费电子等产业的需求超预期爆发。
新增设备的进口和自动化程度极大地影响了资金投入。在锂电设备这一环节上,国产化程度越高,利润也越丰厚。据测算,扩产1吉瓦时锂电池产能,如果采用国产设备,至少需要约3亿元;而如果采用全自动设备,则需要约9亿元。
锂电设备行业发展前景锂电池制浆设备行业涵盖了众多技术领域,要求与下游客户在工艺技术上实现高度协同。此外,该行业需要大量前期资金投入,因此具有较高的行业准入门槛,头部企业的优势尤为显著。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锂电池制浆系统市场规模已达56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900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29.50%。
受益于政策的大力支持,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高速上涨,动力锂电池及锂电设备的市场需求也随之增加。据预测,2022年全球锂电设备市场规模已达到1360亿元,而到2025年,全球锂电设备市场规模有望增至2900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28.71%。
随着锂电行业的成熟发展,下游客户越来越关注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及制造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制浆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将变得愈发重要。预计未来五年内,锂电池制浆设备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锂电设备行业市场趋势锂电池的制造过程相当复杂,涉及到多种类型的生产设备,这些设备需要从不同的供应商处采购。设备之间的融合程度直接影响到自动化生产的效率。为了实现高效率和高品质的生产,锂电池产品必须兼顾工序协同、生产节拍协同以及产品智能输送等多个环节。
随着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要求的提高,对锂电设备的需求也在增加。锂电设备的价值量预计将有所提升,再加上储能电池和消费电池等设备的投资需求,锂电设备的增长速度有望超过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锂电设备的平均使用寿命为5-10年,而近年来锂电行业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因此市场空间主要来自于下游锂电池制造商的不断扩产。
在动力电池行业加速洗牌和集中度提升的趋势下,锂电设备行业也正在加速淘汰弱势企业,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此外,由于锂电设备企业客户粘性较高,绑定一线电池企业的龙头企业将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随着锂电池市场的快速发展,锂电设备行业的前景看好。然而,企业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以应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和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政府也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推动锂电池和相关设备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