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光敏传感器行业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出版日期:2024-01-08
浏览量:695
光敏传感器,作为传感器家族的常见代表之一,涵盖了多种类型,包括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光敏电阻、光敏三极管、太阳能电池、红外线传感器、紫外线传感器、光纤式光电传感器、色彩传感器,以及CCD和CMOS图像传感器等。
传感器
在传感器领域,光传感器产量最高、应用最广,在自动控制和非电量电测技术中具有关键地位。最基本的光敏传感器之一是光敏电阻,其原理是光子撞击接合处引发电流产生。

光敏传感器以光敏元件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其敏感波长在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范围内。它不仅仅局限于光的检测,还可作为其他传感器的组成部分,对多种非电量进行检测,只需将这些非电量转换为光信号的变化即可。

在电子产品的光自动控制领域,光敏传感器主要应用于太阳能草坪灯、光控小夜灯、照相机、监控器、光控玩具、声光控开关、摄像头、防盗钱包、光控音乐盒、生日音乐蜡烛、音乐杯、人体感应灯、人体感应开关等。
光敏传感器
随着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发展,各个领域对传感器的需求不断升级,气体、压力、流量、温湿度等各类传感器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当前,国内传感器产业正经历传统型向新一代智能型的关键转型阶段。

《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3年底,国内主要城市将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推动10家物联网企业成长为产值过百亿的龙头。这一计划将加速感知终端、网络和平台的部署,形成基于自主创新技术产品的行业解决方案,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这一历史性发展机遇下,传感器行业受益匪浅。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表示,要推动数字产业化,提升传感器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的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政策层面对传感器行业的日益重视表现明显,传感器作为物联网各大场景感知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望迈向高端路线,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国产替代。那些掌握核心技术、具备产业链自主可控性的传感器企业将迎来更多发展机会。

2024光敏传感器行业市场环境及未来前景分析

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已超过1万亿,中国在其中占据约20%的份额。根据Statista数据,2022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2512.9亿美元(约1.79万亿人民币)。受疫情影响,全球传感器市场经历了显著波动,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同比增速分别为-13%、62%和10%。与此相比,中国市场增速相对稳定,过去3年的增速分别为14%、20%和19%,维持在20%左右。
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亿元)
光敏传感器行业是一个广泛应用的领域,涉及光电检测、自动化控制和测量技术等多方面。其核心竞争力在于高精度和高可靠性,随着各种应用场景的复杂化,对光敏传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要求也不断提高。

在应用方面,光敏传感器广泛用于航空航天飞行器、火车、高铁、汽车、移动终端以及机器人等多技术融合的平台。这些平台是传感器安装的实际场所,其性能优劣标志着传感器的先进程度,取决于安装的传感器数量和类型。

当前我国有超过1700家传感器企事业单位,产品涵盖10大类、42小类、7000多个品种。其中,声敏、力敏、光敏、气敏、磁敏、温湿度、RFID、生物等八大类的主流产品已具备产业化技术基础,拥有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可实现产业化规模生产。

尽管我国传感器市场仍然由外资主导,国内供给能力稍显不足,全球龙头企业如爱默生、西门子、博世、意法半导体、霍尼韦尔等跨国公司占据国内市场约60%的份额。尤其在高端市场,约80%的传感器芯片依赖海外企业,剩余份额也主要集中在几家上市公司手中。

国内传感器市场目前相对集中,TOP5企业占据了国内市场40%以上的份额,其余60%左右为中小企业,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或未实现大规模应用。

当前各种物联网示范工程,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环境监测、公共安全、智能家居、智慧医院等400多个示范项目,都是传感器技术与产品的主要市场。这为传感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发展空间。光敏传感器正朝着多功能和多参数检测的方向发展,除了检测光线强度外,还需具备检测颜色、方向、波长等多参数的能力,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未来几年,中国光敏传感器市场有望保持快速增长。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光敏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升级,对光敏传感器的需求也将继续增长。同时,通过技术研发和生产工艺的优化,国内企业将不断提升竞争力,为市场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相关报告

版权提示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 Copyright © 2019-2025 Market Monitor Global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