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塑料:环保未来的四大类别与产业现状
可降解塑料,作为一类其制品的各项性能可满足使用要求,在保存期内性能不变,而使用后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能降解成对环境无害的物质的塑料,已经成为现代环保技术的重要一环。根据降解方式的不同,可降解塑料一般分为四大类:光降解塑料、
生物降解塑料、光/生物降解塑料、水降解塑料。这些塑料在满足传统塑料制品的功能性需求的同时,也能在使用完毕后迅速降解,从而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中国政府对环保事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日益加大。早在2007年,中国就已经开始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以遏制“白色污染”。到了2020年,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我国可降解新材料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然而,根据相关数据,截至2023年9月底,尽管国内PBAT产能达到136.1万吨,在建即将投产产能158万吨,达到国家政策大力推行的产业支撑要求,但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可降解塑料下游需求明显不足,产需脱节,致使不少先进可降解新材料产线处于停产状态。这反映出公众对可降解塑料的认知度还有待提高,同时也说明我们需要更加科学的政策引导和市场策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23年6月20日,商务部和发改委颁发的《商务领域经营者使用、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其中提出国家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鼓励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科学稳妥推广应用替代产品,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塑料污染治理。这不仅可以提高公众对可讲解塑料的认知度,也有助于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