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华为以 31.3% 的全球 RAN 市场份额连续三年蝉联榜首,在亚洲 / 大洋洲、中东 / 非洲、拉美三大区域稳居第一。尽管北美市场因政策封锁未能进入前三,但 2024 年其 ICT 基础设施业务收入达 3699 亿元,5G 相关销售额仅比制裁前峰值(2020 年)低 4%,创历史次高。
欧洲市场的关键支撑
欧洲成为华为重要增长极:
德国 5G 基站中 59% 采用华为设备(摘要 2),德国电信、沃达丰仍将其列为核心供应商
英国四大运营商(O2、EE 等)均与华为合作建设 5G 网络,沃达丰在英 7 城 5G 部署中 6 城采用华为设备
诺基亚 CEO 坦言:“欧洲运营商无意愿承担替换华为设备的巨额成本(平均每国超 45 亿英镑)”
技术壁垒构建护城河
华为 2024 年推出的 RAN Intelligent Agent 系统,通过 AI 驱动的数字孪生技术将网络故障处理时间缩短 75%,FWA 业务开通周期从 3 周压缩至 1 天,这种技术优势使其在 31 个欧洲国家中,成为 15 国的核心基站供应商。
二、Open RAN 的五年折戟
市场表现不及预期
美国主导的 Open RAN 标准(2018 年推出)遭遇重大挫折:
全球收入两年内下滑 40%,2025 年上半年仅勉强持平
市场集中度持续攀升(HHI 指数>2500),与 “开放生态” 愿景背道而驰
核心厂商 Mavenir 陷入财务危机:2025 年剥离 13 亿美元债务后,退出硬件市场并将 Open RAN 软件出售给沃达丰,转型 “AI 通信平台”
生态缺陷凸显
排除华为等技术巨头导致专利覆盖不足,多厂商设备兼容性问题频发
美国市场依赖三星、富士通等少数供应商,2025 年虚拟化 RAN 收入中三星占比超 60%,形成新的垄断格局
欧洲运营商调研显示:仅 6% 计划 2027 年前大规模部署 Open RAN
三、全球 5G 格局新启示
华为的逆势增长(2024 年总营收 8621 亿元,与 Open RAN 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前者通过 40 亿美元 5G 研发投入构建技术壁垒,后者因政治驱动的生态封闭性错失发展窗口期。
并预测,若 Open RAN 无法突破多厂商协同难题,到 2029 年其全球市场规模仍将低于 30 亿美元,远不及华为单年 5G 相关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