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毫米波雷达是一种高频、高精度的雷达技术,具有高速度、高分辨率和高穿透能力等特点。近年来,随着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毫米波雷达在车载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其毫米波雷达市场也备受关注。本文将对中国毫米波雷达行业的竞争格局进行深入分析。
二、行业概述中国毫米波雷达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近年来,随着汽车电子化、智能化趋势的加速,毫米波雷达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目前,中国毫米波雷达市场主要由国内外知名企业组成,包括博世、大陆、电装、海拉等外资企业,以及华域汽车、保隆科技、威孚高科等国内企业。这些企业在不同的细分领域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产品。

自动驾驶持续升级带动毫米波雷达市场需求,4D毫米波雷达有望加速上车。据MMG
毫米波雷达市场调研报告研究测算,2022年毫米波雷达全球市场规模达到34.9亿美元,预计在2027年达到86.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6%。目前主流自动驾驶方案毫米波雷达用量在3-5颗。随着特斯拉纯视觉方案更新,重新搭载毫米波雷达,将带动更多车企搭载毫米波雷达,未来有望持续放量。4D毫米波雷达加速上车,作为部分激光雷达的平替可以降低感知方案成本,但4D毫米波雷达成本仍高于摄像头和3D毫米波雷达。
为突破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被国外巨头占据绝对优势现状,国内众多企业正在技术及成本方面不断努力进取。2022年华为实现4D成像雷达产品方案量产。2023年3月比亚迪(002594)旗下弗迪科技也规划4D成像雷达产品年内量产。
三、竞争格局分析
海外产商主导全球毫米波雷达市场,国内厂商追赶实现“国产替代”。2022年毫米波雷达市场占有率前三为博世、大陆、安波福,市占率分别为33%、24%、11%,cr3达到68%。国内厂商起步较晚,森思泰克、德赛西威、华锐捷、华为等陆续进入量产阵营。4D毫米波雷达赛道上,目前仅有采埃孚、森思泰克、福瑞泰克实现前装量产交付,其中,森思泰克凭借在理想、深蓝的量产搭载,实现了规模化的前装。国内毫米波雷达厂商在未来将进入更多毫米波雷达细分赛道,加强国产替代节奏。

1.博世、大陆等外资企业在中国毫米波雷达市场的地位
博世、大陆等外资企业在全球毫米波雷达领域具有领先地位,进入中国市场后,凭借其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迅速占据了高端市场。这些企业在研发、生产和销售等方面都有较强的实力,产品线齐全,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在中国市场上,这些外资企业的产品主要应用于高端车型,如宝马、奔驰、奥迪等。
2.华域汽车、保隆科技等国内企业在毫米波雷达市场的竞争力分析
华域汽车、保隆科技等国内企业在毫米波雷达领域也有较强的实力。这些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逐步突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封锁,并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在产品方面,这些国内企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产品线相对较少,但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在应用领域,这些国内企业的产品主要应用于自主品牌车型和部分中低端合资车型。
3.中国毫米波雷达行业的竞争焦点和趋势
未来几年,中国毫米波雷达行业的竞争焦点将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等方面。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毫米波雷达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拥有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的企业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同时,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也将成为企业赢得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未来几年,中国毫米波雷达行业的趋势将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技术升级: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毫米波雷达的技术也在不断升级。未来几年,毫米波雷达将逐步向77GHz和更高频率的频段发展,从而实现更高的分辨率和更远的探测距离。此外,毫米波雷达还将逐步实现固态化、集成化和小型化,以满足不同车型的需求。
(2)市场扩大:随着汽车电子化、智能化趋势的加速,毫米波雷达市场的需求也将不断扩大。未来几年,毫米波雷达将逐步应用于中低端车型和自主品牌车型,从而实现更广泛的市场覆盖。同时,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毫米波雷达的市场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3)产业协同: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毫米波雷达行业的产业协同也将越来越重要。未来几年,毫米波雷达企业将加强与汽车制造商、芯片制造商等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毫米波雷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同时,政府也将加大对毫米波雷达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四、结论
毫米波雷达硬件部分主要由高频PCB天线、射频前端收发组件、数字信号处理器及雷达控制电路等部分组成。2022年毫米波雷达成本占比中射频前端收发组件MMIC(包括发射、接收、及信号处理器)的成本约占50%、高频PCB天线(包括接收、发射天线)的成本约占20%、数字信号处理器(DSP/FPGA)的成本约占20%;雷达控制电路及其它硬件成本约占10%。MMIC芯片是毫米波雷达成本中最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几年是中国毫米波雷达行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内,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水平,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同时,政府和企业也需要加强合作,推动产业协同和创新发展,以实现中国毫米波雷达行业的可持续发展。